中国水下考古“多点开花” 南北方专家聚鲁共话前沿技术
(资料图片)
中新网济南7月10日电 (记者 赵晓)“甲午沉舰遗址发掘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多种物探技术”“隐藏在古瓷瓶中的微生物DNA信息,揭示了‘长江口二号沉船’的‘年龄’”……7月10日,在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南北方水下考古专家齐聚山东济南参加水下考古论坛,分享交流前沿技术,为提升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的专业化、科技化水平建言献策。
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周春水在现场介绍了物探技术在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中的应用。他说,沉舰水下考古工作面临水下环境复杂、能见度低、泥质深硬等难点,物探技术的使用为准确评估沉舰残损状况、锁定水下工作位置、展现遗址全景等提供重要依据。“在水下考古工作中,应选择多种物探技术,以便获取遗址全面的保存状态。磁力物探在甲午沉舰勘探中的实践,为近现代沉船遗址的调查和与保护提供了参考。”
“长江口二号沉船”被打捞出水后,研究人员用生物基因技术解密了它的“年龄”。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翟杨在论坛上分享了这一实例。“‘长江口二号沉船’目前出水体型最大的一件瓷器是清代水青花双耳瓶。通过对瓶中不同深度沉积物进行环境DNA提取、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我们掌握了大量沉船中看不到生物信息,对全面了解古船从建造到沉没的全生命周期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图:威海湾一号装甲板起吊现场。 山东省文旅厅供图
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出席论坛并指出,要科学规划水下考古近期和中长期研究方向、重点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下一步工作。今年,《水下考古工作规程》将颁布实施,为水下考古工作提供科学的标准规范。同时,该中心将结合即将开展的第四次中国全国文物普查活动,对已发现的水下考古项目进行复查,并开展福建、浙江、山东等地水下考古调查。
唐炜说,水下考古也是中外联合考古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国将与埃及共建中埃水下考古联合中心,与希腊、伊朗、南非等国家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谋划布局地中海、红海、波斯湾的水下考古。“在深入推进海洋文明研究的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和推动内水区域的文化考古工作,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水下考古资源丰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守功在致辞时说,近年来,该省高度重视水下考古工作,于2015年成立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队伍不断壮大,东平湖及其淹没区水下考古调查、威海湾甲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等取得重要成果。本次论坛围绕海洋、运河两大主题,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山东水下考古工作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
当天,来自上海、福建、广东等省市的专家介绍了当地海洋考古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来自天津、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等省市的专家分享了大运河考古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完)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近日,普林斯顿大学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设备,工作时间长达30年,传统太阳能电池寿命门槛约为20年,其性能远超业内标准。
22-07-05
-
3月15日,中来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古交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公司拟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
22-03-18
-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中康时代康复医院、北京四惠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存在工作人员未严格落实定期进
21-08-30
-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刚开始说待三年,但三年之后又三年……”14年前受上级“委派”,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
21-08-30
-
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张践)阿依古丽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2009年来到上海创业。十余年来,阿依古丽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
21-08-30
-
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记者翟濯)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8日举办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洪涝灾害共造
21-08-30
-
中新网防城港8月28日电(陈思华 罗婕 李尚珍)8月28日上午,广西防城港火车站增加4条到发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系广西“十四五”规划
21-08-30
-
河南第一产粮大市近800万亩未受灾秋粮长势喜人 有望以丰补歉 中新网郑州8月28日电 (记者 李贵刚)记者28日从“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
21-08-30
-
今天(8月28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居民小区继续落实查
21-08-30